在城市的喧嚣中,有些建筑和空间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显得陈旧,而翻新则成为了一种让它们焕发新生的艺术。本文将围绕“蜕变·新生—城市更新中的既有建筑改造实践”论坛,探讨既有建筑的改造策略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一、论坛背景
2023年10月31日下午,2023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系列论坛——“蜕变·新生—城市更新中的既有建筑改造实践”在市绿建协会绿色低碳更新实践案例展展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作为指导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吸引了建设行业的50多位嘉宾参与。
二、专家分享与实践案例
1. 光明田原游客接待中心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主任建筑师以《往日复苏——光明田原游客接待中心设计》为题进行了分享。演讲从情感共鸣、场所精神、功能混合、形式统一、造价经济五个方面对光明田原游客接待中心项目进行了设计回顾。
2. 同济大学运筹楼改造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总监以《旧貌换新颜—同济大学运筹楼改造》为题进行了分享。演讲从校园的环境文脉切入,深入探讨了针对学校建筑改造的外立面设计与空间更新、高节能系统技术的运用等。
3. 梅林正广和大楼改造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建筑所所长助理以《以使用主体转换为线索的更新实践—以梅林正广和大楼改造为例》为题进行了分享。演讲从梅林正广和总部大楼项目的历史属性出发,详细介绍了项目在平面布局、空间形式及材质颜色等方面的改造措施。
三、改造策略与设计理念
1. 微介入规划方法
在改造过程中,采用微介入规划方法,从规划整体系统出发,具有不损伤整体结构、促进主客体协同发展及动态可控的特点。
2. 造型、材质、颜色、文化微介入
在改造过程中,注重造型、材质、颜色、文化的微介入,赋予建筑地域特色,结合区域文化特征,凸显特色乡村风貌。
3. 整体性、动态性、协调性
在改造过程中,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协调性,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四、改造的影响
既有建筑的改造不仅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居民带来了更舒适的居住环境。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影响:
1. 经济效益
通过改造,可以使存量物业释放巨大潜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2. 社会效益
改造后的建筑,可以提高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
3. 环境效益
改造过程中的绿色低碳技术,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五、总结
既有建筑的改造,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在翻新案例论坛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既有建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城市更新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