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旧小区和公共空间的改造成为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本文将解析几个典型的绿色空间翻新案例,探讨如何通过微更新和设计创新,实现旧貌换新颜,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
案例一:普陀区石泉街道管弄一村
改造前
- 中心花园硬地面积达890平方米,铺地老化,排水不畅,地面常年积水。
- 休憩设施匮乏,居民活动空间有限。
改造后
- 硬质场地进行翻新,改善排水系统,增加休闲座椅和凉亭。
- 绿地植物调整,增加乔、灌、草复合种植,提供更多活动空间。
- 整体环境梳理,调整停车位和垃圾箱位置,提升居住舒适度。
案例二: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绿无限公园
改造前
- 公园原有生态景观基础,但活动空间有限,设施陈旧。
改造后
- 在原有生态景观基础上,增加运动设施、活动场地和绿植小品。
- 打造红色跑道、休闲座椅等,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选择。
- 延续孝亲敬老主题,营造更具内涵的绿色活力家园。
案例三:兴丰街道富强西里社区
改造前
- 小区基础设施老旧,道路坑洼不平,车辆停放无序。
- 场地功能性和实用性不符合居民需求。
改造后
- 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进行环境整治提升。
- 打造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公共绿色空间,满足居民休闲活动需求。
- 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案例四:上海长宁街道
改造前
- 街道绿化覆盖面积不足,公共设施陈旧。
改造后
- 改造或新增一批街头绿地和口袋公园,提升城区沿街绿化品质。
- 通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打造环境宜人、道路洁净、公共设施实用的街区。
- 提升居民身边可以走进的风景,改善人居环境。
总结
绿色空间翻新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创新和微更新,可以实现旧貌换新颜,为居民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以上案例为我国绿色空间翻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