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哥资讯网 > 热门综艺 > 正文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 坚定文化自信|改革开放40年文化体制改革成就综述

导语: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一幅波澜壮阔的40年文化改革发展画卷已经展开——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文化治理体制,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文化事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文化生产供给不足、文化经营活动分散到繁荣活跃的现代文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一幅波澜壮阔的40年文化改革发展画卷已经展开——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文化管理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文化治理体制,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文化事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文化生产供给不足、文化经营活动分散到繁荣活跃的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从相对封闭单一的对外文化交流,到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开放格局...随着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文化领域的改革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定文化自信,高举改革旗帜,锐意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稳步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转变职能创新机制,推进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福建漳州豪剧团重新编排《保》,花大价钱拍出舞美,这是国家艺术基金为解决剧团燃眉之急的专项补助 在过去五年的运作中,国家艺术基金会共设立了4013个项目,总金额约33.4亿元 改变过去财政投入的直接“反哺”模式,国家艺术基金“不问出处,只看项目”的资助标准调动了基层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可谓文化部门职能转变、文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创新的成功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推动了政府角色和职能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国家文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完善文化管理体系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统一揭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新机构挂牌成立 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促进管人、管事、管资产导向统一 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中央和省级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加强文化法治建设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网络安全法》和《公共图书馆法》等重要法律的出台 深化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 加快公司制度和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全面加强社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明确“社会效益指标权重应占50%以上” 补短板、增效,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2018年8月5日,广州图书馆单日访问量为51774人次,创下国内城市公共图书馆单日访问量纪录 这是新时代全民阅读的生动注脚 40年来,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和产品供给从相对短缺进入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代:博物馆从340多家增加到4700多家,公共图书馆从1200多家增加到3100多家,文化馆从不到7000家增加到44000多家,艺术表演团体从3100多家增加到15700多家 目前,中央、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建立 国家大众文化机构每年开展近200万项活动,服务5亿和6亿人 当前,以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发展快车道 以精准扶贫推动文化小康,七部委印发《贫困地区“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纲要》,组织实施贫困地区百县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等项目 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不断加大。“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精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如山东东营的“数字文化广场”、上海的“文化嘉定云”,激发了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的热情,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明显增强 文化产业提质增效,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迈进。一、看文化产业最新“成绩单”:2017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5462亿元,增长15.2%,占GDP比重4.29% 文化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同期经济增速 让我们拉长时间的深度:1979年,广州东方大酒店开设中国第一家音乐茶室,成为新中国文化市场崛起的标志;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双轮驱动文化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新时代,文化产业正稳步迈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足迹描绘了一条从无到有、从优到优的上升曲线 十八大以来,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一批文化企业和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着力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主体,加大重点文化企业培育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2018年,第十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主要收入、净资产、净利润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产业结构布局逐步优化,新的文化业态不断涌现 对接“互联网+”战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3D、影像最大化等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服务、游戏娱乐等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文化走出去,迈出新步伐。《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在荧屏播出,受到年轻观众的好评;非遗带动贫困地区就业,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案例数不胜数 从1987年开始,长城、故宫成为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遗产,如今以53处世界遗产位居世界前列;从2002年开始启动“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抢救保护”项目,2018年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3700余场。40年的改革实践,走上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文化之路。保护和传承道路 坚持中国文化立场,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呈现新的时代风貌 编纂出版《复兴图书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推进文化典籍资源数字化,建设数字故宫、数字敦煌、数字丝绸之路...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与此同时,彰显时代创新、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当代中国故事也引来各方掌声: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引发非洲观众共鸣,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征服了一大批海外“粉丝”;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年、春节快乐、海斯同春等国外文化交流品牌的成熟;中国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议,建设了35个华侨文化中心 中国正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更广阔的舞台上诠释新时代的改革故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大哥资讯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dggaoda.com/ent/zongyi/286456.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迪士尼logo 大连城市logo被指抄袭迪士尼 抄袭作品为何能拿奖 下一篇: 幽灵车 新加坡幽灵车事件 街头凭空出现幽灵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