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哥资讯网 > 新闻热点 > 正文

新文科 新文科来了 这是场跨界融合的探索

导语:新文科来了。这是对跨界融合的探索视觉中国本报记者张改伦“这种情况在日本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文科生找工作不容易,对文科下滑的质疑也很猖獗。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全球人文学科发展和改革的趋势,同时考虑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改革。”在6日举行的“新文科建设”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

新文科来了。这是对跨界融合的探索

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张改伦

“这种情况在日本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文科生找工作不容易,对文科下滑的质疑也很猖獗。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全球人文学科发展和改革的趋势,同时考虑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和改革。”在6日举行的“新文科建设”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张翔表示,面对新问题,文科要与新兴科学相结合。

关于新文科,还有一个大背景——“六杰一拔尖”计划2.0推出。要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其中,新文科被认为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必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的交叉融合。然而,在四个“新”中,并没有太多的讨论。

那么,面对新形势,如何打造“新文科”?

过度西化、过度量化是旧文科的病

传统意义上的文科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简称。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教授邵培仁表示,既然要建新文科,就要为传统文科“看门诊”,讨论“成因”,然后给出解决方案。他认为,旧文科的病主要是“过度西化”和“过度量化”。

“文科很多学科的基本概念都来自西方。必须承认,中国的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等文科研究对西方学术有一定的依赖。”邵培仁说,但是,如果学者从理论和方法到思维和表达都是西方的,参考文献都是西方的,那也是值得反思和担忧的。邵培仁指出,这种新文科既不是西方的,也不是东方的,而是世界性的。因为中国一直主张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性、人类命运一体化、全球化。

过度量化意味着过于强调量化研究和量化指标。“太多的量化研究不符合学术生态平衡和多样性的原则。”邵培仁解释说,过度的量化研究可能会导致我们过于关注微观层面的事情,看不到世界格局的变化和时代潮流的演变。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认为,过去由于传统观念、制度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文科的办学和发展过于孤立。国际学术发展的大趋势是交叉融合。但在中国,文科专业办学孤立,壁垒严格,缺乏交流,融合性较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科本身还是需要创新发展的。特别是文科不能循规蹈矩,不能有所突破。”

立足本地,也要融合交叉

的确,我们也必须突破。

因为新文科面临着社会发展变化的新现象、新问题、新变化,5G、人工智能、虚拟社会……这些人类以前从未遇到过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和人类自身,需要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进行跨学科交叉和深度融合。

但是整合并不容易。

南开大学传播系系主任陈鹏表示,要创新专业设置、研究方向和人才队伍。“新文科面临着新问题、新现象、新结构,这些问题很大一部分可能不是传统文科所关注的。”陈鹏说,在现有的学科培养体系中,一些重要的现实问题、新问题和未来问题很容易被边缘化;然而,这种边缘化也可能影响课程设置、研究课题选择和研究成果评价。

而且,新文科运用跨界思维,运用“文理互学”“文理交叉”“工艺美术融合”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但是,从传统观念来看,这种思维方式很可能被贴上“无所事事”的标签。陈鹏表示,高校需要鼓励院系在新文科建设中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团队建设体系,为新文科开辟新的实验区;或者干脆在学校层面建设新的文科中心、新的艺术学院等创新管理机构,让新的文科团队“减才不分风格”,实现跨界结合,设计出更能满足当下和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可以让理工类、工科、医学类的老师走上新文科的平台,让那些学历不高的行业精英在现实中带来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体验、真实的思考。”陈鹏强调。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许永明说,过去是纸质文献,现在是数字文献;过去我们用拼音、四角数字、笔画等检索方式搜索信息,现在可以用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进行地毯式检索;以前是手绘,现在可以用数据产生各种可视化效果;在教学方式上,也有智能黑板、远程教学、海量开放在线课程等新形式。所以,文科生也要有新的“武器”。他说要重视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应对政策体系给予特别支持。文科生要学习编程、新媒体技术、GIS等课程,这些都应该被视为文科生必备的技能和素质。也要加大对文科软硬件设施的投入,让文科生也能上手练习。

“高校在建设新文科的过程中,有必要创设新的办学体制,但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用新文科的外壳来包装。”陈鹏强调,所有改革都不是为了改革,而是为了更好地教书育人,适应国家和社会、现在和未来的需要。“这种办学体制创新不应该是形式上的。”

原有的评价体系不能简单套用

很多专家在讨论中提到的是评价体系。复旦大学历史学教授张翔表示,既然高校人才的培养机制要随着新时代的变化进行调整,那么评价体系当然需要改革。“目前主要依靠论文和作品进行评价,可能不太适合新文科的建设需要,但如何改革,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新文科建设需要多元人才,才能形成多元成果。如何评价这些人才和成果,是高校面临的一大挑战。陈鹏解释说,新文科的人才和成就可能不仅来自某一学科,提出的问题和采取的方法也可能不是传统学科所能看到的。“新文科的许多成就也可能不同于传统文科成就的形式和用途。它可能是解决方案而不是论文,可能是内容编辑系统而不是研究报告,可能是一套算法而不是学术特长。”

这需要一个创新的评估体系。兰州大学教授朱永彪指出,在新文科建设中,不能简单套用理工科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也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内收到成效。“有这样的想法是功利的,没有常识。”

“这种创新也要杜绝敷衍了事、一味拼凑、简单集中。”陈鹏建议,根据《关于深化自然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新文科实际,建立真正适应新文科发展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研究问题,乐于奉献教书育人。朱永彪还强调,真正建立新文科需要新的学科规划、学科建设、学科评估体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大哥资讯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dggaoda.com/news/redian/367341.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屠呦呦青蒿素 屠呦呦:一生与青蒿结下不解之缘 下一篇: 餐桌英文 餐桌上的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