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哥资讯网 > 社会民生 > 正文

科技创新中心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跑出加速度

导语: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跑出加速度2018年,北京市基础研究支出占社会研究和实验发展总支出的14.8%;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11.2件,居全国第一;全球入选高被引科学家172人,居中国首位。在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轨道上,北京跑出了加速度。近日,“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

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跑出加速度

2018年,北京市基础研究支出占社会研究和实验发展总支出的14.8%;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11.2件,居全国第一;全球入选高被引科学家172人,居中国首位。

在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轨道上,北京跑出了加速度。

近日,“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19”在中关村论坛发布。该指数监测了近五年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整体情况:2018年,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指数得分为322.9,接近2014年指数得分的两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8%,明显高于2010-2013年的年均增长率11.8%。本指数报告由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北京科技学院、联合国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创新技术经济与社会研究院联合发布。它借鉴了“全球创新指数”、“欧盟区域创新记分牌”、“国家创新指数”等国内外主流创新评价研究成果,其指标体系能够充分反映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进步。

从这份索引报告中还能读到什么信息?北京在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方面还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目标实现了吗?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意义是什么?

关键指标领先全国

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红利不断释放,关键指标领跑全国。

北京决策咨询中心副研究员张振伟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在知识创造方面,北京原始创新能力全面提升。2018年,北京市基础研究支出占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的14.8%。“这一数据正在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意味着北京更加注重原始创新。”

据报道,2018年,北京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111.2件,位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五年来,北京市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达372项,占全国科学技术奖总数的30%以上,高水平成果不断涌现。

张振伟告诉记者,科技创新日益成为支撑和引领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2018年,北京市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4.4万元/人,居全国首位,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为1.42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8%。“这意味着北京经济结构正在优化升级,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张振伟还提到,2018年,在京技术合同成交额将近5000亿元,占全国的28%。

“千军万马易得,一军难求。”在过去的五年里,北京在聚集人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8年,北京入选世界高被引科学家,排名中国第一。此外,截至2018年底,北京共有两院院士781人,占全国的47%。

“现在,北京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已经成为中国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城市。此外,北京的科技创新显著增强了对外辐射能力。”张振伟告诉记者,2018年,北京创投金额达到300.5亿美元,居全国第一。去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中,流向本市、其他省市和境外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1219.5亿元、3014.9亿元和723.4亿元。

“五年来,北京始终遵循国家战略方向,强化责任担当,勇往直前,取得了巨大成就。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效显著。”张振伟说。

聚焦核心功能定位

2014年春,习近平总书记访京时指出,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和强化首都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北京将提升原始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打造技术创新总部集聚地、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区、全球高端创新中心和创新人才集聚中心”。这一要求是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2016年,国务院印发《加强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北京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把北京打造成国家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生态建设示范城市。

如何向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迈进?北京的答案是做好“三城一区”。2017年1月,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作为北京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平台,被写入2017年北京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9月,在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北京市科委主任徐强指出,中关村科学城的重点工作在原始创新上发力,形成了一批诺贝尔奖级原创。成果,创造原始创新源泉和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怀柔科学城要充分发挥“一张白纸”的后发优势和国家科技重装备集聚的特点,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未来,科学城要充分发挥央企优势,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安全,打造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着力承接“三大科学城”原创成果转化,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高科技”产业主阵地。

张振伟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为实现上述目标,北京要继续在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发力。

三个中心齐头并进

按照中央的部署,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是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和增长极,带动国家培育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举措。这对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陈世波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

除了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也在努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定位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定位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三大科技创新中心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陈世波表示,北京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更加注重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孕育面向未来的科技成果;上海重点突破一些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产业价值链跨越,参与全球分工;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对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助于吸引国家创新人才和国际资源。

“但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就是要推动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陈世波强调,三者都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值得注意的是,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不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区,也就是说依托城市群,需要促进区域内不同城市的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分工合作。“比如北京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依托京津冀地区,上海依托长三角。”陈世波说,只有形成合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才能更好地发展。

握住世界科技中心的指挥棒

如果说建设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面的星空”,那么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是“脚下的地球”,前者是蓝图,后者是画笔。

截至目前,我国已批准建设上海张江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合肥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和北京怀柔综合国家科学中心。

陈世波告诉记者,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前沿科技的重大科学难题和瓶颈,提升我国基础研究水平,进而强化其原始创新能力。

专家表示,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最终目标是握住世界科技中心的指挥棒。“世界科技中心是创造科技成果的先导,是应用科技成果的引领者,是推动生产力解放、催生工业革命的浪潮。”

日本学者唐千光超曾这样描述16-20世纪的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指出如果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超过世界总量的25%,就会被称为世界科技中心。

“中国作为技术创新追赶型国家,必须实施‘非对称’追赶,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实现科技创新能力质的飞跃,建设世界科技中心。”陈世波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大哥资讯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dggaoda.com/news/shehuiminsheng/367964.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雍正怎么死的 雍正怎么死的:这几种说法哪种才是死亡真相呢 下一篇: 玉田白菜 玉田冬储大白菜进京遭遇冰火两重天 品牌菜两棵最低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