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哥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红色新闻兵 香港书展又一年:新书、讲座、港台小事

导语:这是我参加的第四届香港书展,但越发思考的问题是:香港书展的价值究竟何在?最终想明白:香港书展如同香港的缩影,而两岸三地作家学者汇聚产生的能量仍不能小觑。“爱情文学”和“散货场”的基因2018年香港书展上周落下帷幕,据主办方香港贸发局公布的书展相关数字:104万人次入场破纪录
这是我参加的第四届香港书展,但越发思考的问题是:香港书展的价值究竟何在?最终想明白:香港书展如同香港的缩影,而两岸三地作家学者汇聚产生的能量仍不能小觑。

“爱情文学”和“散货场”的基因

2018年香港书展上周落下帷幕,据主办方香港贸发局公布的书展相关数字:104万人次入场破纪录,比上届增长4%;书展期间场内共举办310场文化活动;抽样调查显示人均购书消费810港币。一切看起来都很好:再创新高的人流量给商家创造了生意的机会,每年一度的书展如同嘉年华,既挟声势请到两岸三地以及旅居国外的作家学者开办讲座和活动。

这就是香港书展的模式:核心是人流量。正因如此,贸发局每年发布的最引人注目的数字是“访客数”:有人流、有商流、有关注、有影响力。这就是被香港书展诟病的“散货场”基因:整个书展呈现出五颜六色的“大卖场”拼图,这里爱文学,那里爱武侠;这里展出的张爱玲手稿介绍了浙江文化的“中华文化行走”;这里有北岛和芒克的《过去和今天》讲座,还有热度不减的助教工作簿里的模型相册。

也正因为这“散货场”的基因,无论是此前设置的“年度作家”,或是2016年开始的“年度主题”都在各家出版社汹涌推出的新书、展厅挪不开脚步的人潮中显得不太立得住脚。此前每年推介一位作家,焦点尚且集中,改为年度主题后则逐年推荐多位作家,焦点继续分散。今年更是推介了十位作家:以1990年代作为时间分界点,1990年代前的代表作家张爱玲、徐速、亦舒、依达和林燕妮,1990年代后的深雪、林咏琛、郑梓灵、天航及Middle。名单一出,即有声音称名单标准存疑:“为何网络作家Middle能够与张爱玲同列名单?”此外则是年度主题的宣传海报,也曾引发部分争议。此外,在以爱情为主题的展场,村上春树的《刺杀骑士团长》却因“性”而被判定为“第二类不雅物品”。

在“爱文学”的主题下,书展主展厅继续呈现“大卖场”的风格:展台设计方便人流,“全场打八折”“特价打六折”“几十本蚊子书”随处可见,还有瓜子脸网络小说作者签名的平台与读者合影。生活在香港书展现场,恍惚如旺角街,鱼、蛋、牛杂如读者翻页般翻滚——太多彩了,自助餐吧,请随意。

于是今年是有点累了,汲取过往经验:听讲座、少随意闲逛,因此只瞄准牛津大学出版社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两个摊位。没想到有惊喜。

在“商店”开一个公共空房间

牛津大学出版社历来出版格调很高、装帧精美,今年书展上牛津的新书也很抢眼。在牛津展位,我收获冯象的《我是阿尔法》一册,此前觊觎的是《黑白溢彩》,不过这本不是新书,踌躇了一下还是买了北岛的一套书,虽然简体版存在内地家中,但牛津的设计让我爱不释手:纸书的好成为压死骆驼的稻草。今年牛津新书尚有陈冠中《一种华文 多种谂头》、吴霭仪《拱心石下 从政十八年》、程翔《香港六七暴动始末》等。书之外,牛津展位今年还有许礼平、董桥、程翔的作者见面会,不过时间不巧,未能赶上。

牛津版北岛文选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则今年有惊喜:展位中摆放着新书作者及编辑的话语,在新书之外直接与读者对话。我印象较深的有年初刚刚卸任中大校长的沈祖尧为其网志结集成书所写:“盼望读者能回到当天的场景,然后思想我们的对与错,再看前路应怎样走。”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亭

中大出版社更邀请作者在书展现场进行名为“中大主场”的小型讲座。驻足观看,发现有几场都是新书的编辑与作者对谈,在小小的空间内读者与作者、编辑三方碰面:聊书、聊研究的经历、交换意见分享看法。有教授盛赞中大出版社的新做法:“中大出版社在展位主办讲座,打破主办方对于讲座的主导,这是香港书展上的第一次。这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公共空间,是非常棒的尝试。”

出版社有十几场讲座,涉及的话题也很多:蒋谈“Gay分三路”是他对伦敦、香港、中国大陆同性恋群体研究的分享;彭丽君谈1997年后的香港电影;李亚谈如何在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讲座在脸书平台也有直播,但大陆读者似乎错过了。这种新做法据说借鉴了台北书展的经验。毫无疑问,平衡书展氛围是一种创新。

李亚言

新书方面,中大出版社则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与传统文化两方面平衡出新:李振盛的摄影集《红色新闻兵》以照片形式呈现“文革”年代的场景,是中文版首次面市;熊景明等老师编《中外学者谈文革》则邀请众多学者、亲历者从诸多角度回看那个特殊的时代。中国文化方面,我注意到中大出版社的“钱宾四学术文化讲座系列”不断整理出版,今年出版的是已故日本汉学家小川环树先生的《论中国诗》。关于这个系列,据说还有个小故事:中文世界熟知的狄百瑞2016年透过媒体正是更正其中文名为“狄培理”,而他的名字被误译则与他1982年来主持当年的钱宾四学术文化讲座有关。

《红色记者》的作者李振声写给读者的一段话

中外学者谈论文革

香港书展:既“香港”又“两岸三地”

香港书展有邀请海峡两岸和海外优秀作家、学者讲学的传统,可以说是香港书展最大的亮点和优势。今年书展有大陆作家,包括张康康、北岛、芒克、野夫、阿依、余秀华、多玉、李鑫;来自台湾省的、罗毅军、吉米、胡、、;李欧梵、李玉英、马家辉和周洁如来自香港,李长胜和戴晓华来自马来西亚。无论展厅有多拥挤,讲座都将安排在单独的报告厅,让文化爱好者可以舒适地聆听讲座。

台湾作家的讲座有不少亮点。龙应台女士的讲座爆满而我无缘得见,但骆以军的讲座“一件很美很小的事”着实很美,其中他提到曾经在东北旅行时被以有关国共内战的革命歌曲接待,小细节处折射两岸的历史纠葛给身为台湾作家的他带来的微妙体验。

转念想,香港书展也类似是香港这个地方的缩影:一个巨大的拼盘,能够得到什么就要看你要找什么。几位常来书展的朋友都说:次次都说这是最后一次了,可下一年还是来。人流带来生意,也带来关注,但众多的公开讲座与文化活动,确实是香港书展最大的优势与价值所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大哥资讯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dggaoda.com/news/guoneixinwen/366589.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公众号推文 公众号推文低俗营销惹怒读者 华住集团致歉 下一篇: 交警推荐行车记录仪 行车记录仪原来要这样用 95%的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