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哥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年人论坛 这里的网络闪银光 老人论坛成老年网友精神角落

导语:这里的网络闪耀着银光武秀萍是一个经历过风暴的女人。她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人生前50年经历了社会变革的浪潮。最近七八年,她的身份是网友。在网上,她受到的打击和十几岁时一样严重。用武秀萍的话说,“上网”一般是指用电脑登录一个叫“可爱老人网”的论坛。早上睁开眼,先打开电脑,趁

这里的网络闪耀着银光

武秀萍是一个经历过风暴的女人。

她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人生前50年经历了社会变革的浪潮。最近七八年,她的身份是网友。在网上,她受到的打击和十几岁时一样严重。

用武秀萍的话说,“上网”一般是指用电脑登录一个叫“可爱老人网”的论坛。早上睁开眼,先打开电脑,趁它洗,然后去论坛看帖子,回复帖子,回复私信。这位勤奋的管理员每天至少要花七八个小时上网,她和她的电脑熬夜“睡觉”。

类似的老年人论坛还有银玲。com,老小孩,乐灵。com等等。老人退出社会舞台中心后,这些论坛成了他们的精神角落。

然而,和所有社交媒体平台一样,这些论坛也会刮风刮飓风。

在一次聚会上,网友们去医院看望“敖妹”。她访问后不久就去世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触网

武秀萍一直期待着上网。她退休后打算照顾女儿,然后生完孩子就去过自己的几天生活。可以看出,孙女满一岁就完全“退休”了,上幼儿园,上小学。

她在工厂和我家长大。她高中毕业去工作,回到工厂和我的。生活在这个从生到死都覆盖着人的小社会里,她总是感到封闭,渴望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她的丈夫和孩子一直是她的整个世界。

一对孩子不赞成妈妈上网。在这两个年轻人眼里,武秀萍的文化水平不高,而且她总是相信别人。当她触网时,她很可能被骗。

“我是老太太了,还能受骗吗?”武秀萍还向孩子们保证,在网上聊天时,对方一提到钱,她就会马上停止。她坚信:“我不上网骗人,说明网上有我这样的人。”

这个四川女人很固执。小时候,父母不赞成她读书学习。她躲在床上,用手电筒看着“苦菜花”和“迎春花”,眼睛都碎了。初中毕业后,她不顾老师的建议,坚持去农村插队。对她来说,反对总是无效的。

2012年,武秀萍终于坐在电脑屏幕前,试图找到一个老年人论坛。当时网络论坛如火如荼,老年人论坛也不少。“可爱老人网”因为“可爱”二字进入了她的视野。

当武秀萍向虚拟世界迈出第一步时,有人已经在网络海洋中漫游了很长时间。

“阎志”是网络老江湖之一。这位上海女士接触互联网已经20多年了,曾经去过“榕树”和“天涯”。退休后,她觉得自己作为一个“野路子”,无法融入文学网站,天涯论坛是年轻人的天下。经过一番思考,她找到了一个同龄人聚会的地方。

有些人已经离开了博客。

2000年,黄煌昌从中科院退休,和妻子轮流去美国帮孩子照顾孩子。无论是在美国生活,还是回到北京,孤独总是挥之不去。

在和儿子一起学习拼音和上网后,黄煌已经上网10多年了。20世纪60年代,他在北京大学学习,并在学校广播电台担任编辑。工作后,他担任报纸和期刊的通讯员。退休后,这位爱写文章的老人在博客上找到了存在感。

后来他的博客就不景气了。四年前,他在可爱老人上注册了一个账号。现在,79岁的黄煌每天花六七个小时在论坛上。

在老年论坛,有很多30后、40后、50后、60后。他们的记忆就像一根安静的线。一旦线被拉出来,很久的过去就可以被带出来。

他们发帖回忆,儿时的中秋节,邻居叔叔会玩动物形状的月饼,春节期间只吃白菜肉丝,和父母发几毛钱红包,生活清贫却充满情趣。

有些帖子充满了辛酸和辛酸,诉说着有日本士兵的刺刀,有女教师在动荡时期被迫害自杀。

更多的时候,论坛成员“极度忙碌”。注册9年的周永根说:“在这个平台上,你写书法,我做诗,你做视频,我做有声图片...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身份,甚至忘记了时间。”

在这里,人们很少展望未来,也很少谈论规划和计划。偶尔有人会说智能机器人将来能不能在家为老人服务,或者期待医护人员能尽快饶过老人。

年轻人总是害怕在网上被认出来,所以他们经常高举保护网络隐私的大旗。相比之下,这些老人毫无防备。

黄煌用真实姓名注册了自己的账户,并写下了详细的简历。还有人主张贴生活照,并自告奋勇配以打油诗或短评——这些照片既没有PS痕迹,也没有卡通图案遮住脸,路过的坛友们大方地留下了“年轻帅气”“年轻漂亮”等赞美之词。

武秀萍说,她之所以取网名“甄珍”,是为了表达自己在上网时应该“真诚”。

不管人们以前的身份标签是教师、官员、工人、农民还是其他什么。当他们来到老年论坛时,他们只剩下一个身份:老人。

“鼓励,而不是讽刺”

武秀萍经常回忆她第一次来到可爱老人网的日子。“如果不来论坛,可能活不到今天。”她决定。

当时,她结束了第二段婚姻,搬回了年轻时插队的村子,住在自己的小房子里。面对电脑,她日复一日地在论坛里记录自己的不幸——悲惨的童年、失败的婚姻、不尽人意的工作……一边打字一边哭,“我每天能哭两个废纸篓”。

她用智能输入法慢慢敲下痛苦的过去,里面夹杂着错别字——她小学就要学拼音了,“文化大革命”爆发了,40多年都没学过。

那些日志发布后,很多网友留言安慰她,也有人分析她父母的成长经历,安慰她不要对父母苛刻。武秀萍觉得自己从一个与世隔绝、落后的地方来到了期待已久的“文化圈”。“当时的论坛还是很和谐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感觉很充实。”武秀萍说,当时,一些“教授级人士”经常来到论坛。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文化大革命前是大学生,他们的家庭世代都是学者。

有网友教她在评论区一句一句写文章,告诉她如何更好的表达某一句话。文中有错别字,网友会通过站内更多私人短信提醒她修改。

“因为我不属于文人,真正有文化的人之间,别人提什么我都接受不了,还会觉得我挑剔。”武秀萍说。

许多“知识分子”聚集的老年人论坛引发了许多争议。一位主持人表示,许多争议始于在帖子中添加“精华”或选择“编辑推荐”。

有个版主爱写诗,对写作要求很高。有的人写诗水平差,他会把帖子转到另一个很少有人关心的版块,或者干脆删掉。一旦提交人提出质疑,他也理直气壮地支持提交人的抗议。

一位老先生创作了一张海报,写了一个不押韵的词。一楼回答:“感谢沈菁先生。”《二楼》毫不客气地揭穿了这句伪装得很好的客套话:“呻,没病哼哼也没事!”

黄煌昌认为,要“扶正抑邪,敢于批评不恰当的言语”。之前有帖子讽刺老人写的诗像裹脚,他贴出“写诗给老朋友,鼓励他们,不要讽刺”。“对于老朋友写的诗,不管水平高低,我一般都会给予正面评价。”黄煌说:“老年人怀着极大的兴趣加入网站,是为了娱乐。讽刺打击了人们的热情,不可取。”

武秀萍的父亲曾经是一名老年痴呆症患者。因此,现为论坛管理委员会委员的武秀萍,总是鼓励网友发表原创作品,不管水平高低,都给自己加分:“多动手多动脑总比闲着好。”

但一次偶遇后,她把自己所有的原创文章都删了。

礼貌要求对等

刚到论坛的三年里,她参加了16场网友聚会,不知道住过多少网友。她第一次从成都飞到上海,发现自己不小心闯入了上海大区段的聚会。但大家都热烈欢迎这位不速之客,她还记得当时的主持人是一位“60年代出生的小姐姐”。

又一次有男网友对她表示善意,被拒绝后,她非常不礼貌。之后,她连续几天发帖辱骂。后来其他网友也加入进来,在帖子中使用了各种贬低、侮辱的字眼。支持她的帖子似乎很孤单。

武秀萍感到心灰意冷,几名网友私下建议她离开论坛。于是,武秀萍一篇一篇地删除文章——过去四年里,她每天都要写一篇日志,删除文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但她后来决定留下来,认为邪恶不会压迫正义。她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是大事,她会停止上网,不再来论坛。”

有人说,在论坛呆久了,比以前的同学同事更熟悉网友。人们在这里投入更多的感情,如果转过脸来,就会不遗余力。

另一个论坛的版主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场战斗:两个人发了一个吵架,A注册了十几个“马甲”围攻b,经常看帖子的人都熟悉A的说话风格,所以这些“马甲”一眼就看穿了,却没有人揭穿。

这些争议让一些网友敬而远之。一位网友曾经因为带孙子而告别论坛。回来后,她发现每个老年人网站都有或多或少的细微变化。“管理层内部、管理层与坛友之间、坛友之间不时出现不一致的声音。”。

很多时候,人身攻击帖子会被版主及时删除,非法账号会被送到“小黑屋”永久封禁。老年人论坛对“不友好”的容忍度较低。“互相鼓励”“开心点”“多做点预防老年痴呆”是很多网友的共识。

当这些风暴过去,老年论坛是一个互相赞美的和平场所。

黄煌昌作为论坛的管委会委员,一有时间就会看帖子、回复、评论、点赞,因为“老年人也需要更多的鼓励”。

老年论坛的大部分成员以前都没有见过面,但他们更像是一个熟人社会。黄煌发现“经常来来去去的人只有几个”供他发帖。发帖跟跟帖就像是一种关注的对等:“有的人只关心自己发帖,不看别人,所以别人看他少。”

风波过后,发布辱骂信息的网友被封禁。武秀萍说,她现在只感谢论坛。她还发私信要求会员改正错别字,并给予表扬和鼓励,就像她过去接受帮助一样。

有一年,一群论坛网友聚集在成都,他们的女婿在机场帮忙接机。在等飞机的时候,武秀萍突然想起了一位网友教给她的人生经验,于是她对女婿说:“妈妈,你太辛苦了,谢谢。”。

过去,她总是“说不出这么恶心的话”。她和第二任丈夫克服困难后走到了一起。她丈夫让她说“我爱你”。武秀萍非常紧张,全身都是汗。最后她只说了三个字:“我也是。”

那天,短短的几句话发挥了神奇的作用。女婿开心地陪着她等着降落时间不确定的飞机,开心地开了好几次车。

论坛的冬天

与会员相比,这些老年人论坛非常年轻。

银岭上有个“英雄榜”。在这里报到的老人,年轻的有80岁,年长的有90多岁。一位78岁的老人也想上榜,得到的回答是:“对不起,你太年轻了。”

与同类平台相比,它们太老了,discuz系统已经被完全淘汰。系统不再维护更新,这对论坛来说是一个灾难性的消息。

一天晚上,武秀萍正要休息,突然发现有20万个账号涌入论坛。对于这个成立近10年的论坛来说,这种现象是非常不寻常的——老年人通常早睡,除此之外,通常还有成千上万的在线用户。

她很快发现他们一直在发布广告。武秀萍删除了这些帖子,直到半夜两点,她筋疲力尽,意识到自己无法对抗机器。银玲。com也有类似的麻烦。每到午夜,机器人账号就开始主动发布“所有不好的东西”——赌场或其他被禁止的广告。这两个老年人论坛都被搜索引擎警告为危险网站,因为广告帖子太多。

第二天,武秀萍要求站长出去让那些机器人账号消停。

站长还年轻,很少活跃在论坛上。2010年9月,33岁的福建老师利用暑假学习了两个月的网络知识,初步建立了“可爱老人网”。

在此之前的几个月,大学毕业生小左和朋友们成立了“敬老院”论坛。我上大学时,学校组织去养老院看望老人。小左发现,养老院老人的心理落差普遍较大,有些人感觉被家人抛弃。但他们多才多艺——他们可以写诗、书法和动画,但不幸的是,观众仅限于养老院。小左大学期间在几个网站上努力工作。这一次,他开始考虑做一个老年人利益共同体。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老人从QQ、博客搬到了老年论坛。

小左记得,论坛兴盛于2013年前后,当时“敬老院”每天有2-3万人次的访问量。类似的网站有十几个,小左需要考虑如何在类似的网站中脱颖而出。

2014年,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开始使用手机上网。论坛系统不适合手机,流量锐减,同类网站大多枯萎。

为了生存,我们面临的问题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金钱和感情。

小左一直想靠做广告赚点钱,给版主发点工资——这些老人都是义务劳动者。这个想法还停留在愿望层面。他一年花2000多元租了一台服务器做了9年多的论坛,到目前为止他的广告收入还没有超过5000元——他说自己对广告非常谨慎,“如果对老年人不好,多给钱就不做”。有一家赌场让小左做广告,报酬是每月1万元,但小左拒绝了。

今年年初以来,出现了一种模拟正常访客消耗服务器资源,导致真实访客进入的攻击。为了保护网站不受此类攻击,小左每年要花费2000多元。很多网友表示会帮他分担一部分费用,但小左认为自己负担得起。如果收费,就违背了互联网上“自由、免费”的精神,也可能让“特权阶层”出现在论坛上。

然而,这位可爱老人的网站经理的家遭遇了不幸,无法承担每年6000多元的服务器租赁费用。去年,在网友发起募捐后,论坛才得以继续生存。

小左还在考虑论坛的出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心里清楚,论坛不可能永远存在。但是,他感到进退两难:如果转到新系统,老人写的帖子和文章都会丢失,迁移数据的成本太高;如果用手机去论坛,文字太小老人看不清楚,而且经常回复帖子很仔细,手机操作起来也不方便。

网友智言注意到,一些运营商开始做微信官方账号,似乎想用新的形式延续老年人交流的平台,但效果并不太理想。

对老年人来说,这些论坛就像他们的精神家园。有些人身体不好,或者行动不便或说话不流利。在线文字交流可以克服这些障碍。有些人经济条件或教育水平一般,身边缺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在论坛的兴趣区找到他们的同行。

老年人上网的态度可能比年轻人更严重。网友玉香说:“每个人都把网站当成自己的家,就像每天上班一样。如果你不去‘科王’,你会失去一些东西!部分老人住院,术后稍有好转。他们还用电脑发布了回复。”武秀萍的眼睛不好,用眼过度会恶心呕吐。她会趴在电脑桌前一会儿,等力气过了再回复。

如果有谁几天不出现,关系好的朋友会打电话问候。如果他们旅行,他们通常会发信息请假。最怕的是接电话的年轻人说父母去世了。近年来,武秀萍在论坛上送走了几位老人。有些老人去世后,他们的子女会在论坛上发文,感谢网友陪伴父母走完最后一程。

在这里,人们很少谈论死亡。建议设立“后花园”版块,祭奠死去的网友。但是这个提议失败了。

许多老人告诉小左,他们希望论坛继续下去。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我害怕冬天即将到来的生活。我想有一个百花齐放的村庄,有同舟共济的人,有大手牵着的人,有微笑看着的人,有软语听着的人,有足够的力量挤掉冬天的寒冷。”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李亚娟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大哥资讯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dggaoda.com/news/guoneixinwen/36784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水果文案 水果文案这样写 不用担心没销量 下一篇: 电镀锌板 镀锌板之热镀锌板和电镀锌板区别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