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哥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中国工人网 大国工匠罗昭强:不忘初心展现中国工人创造力

导语:伟大的工匠罗: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展示了中国工人的创造力中新网长春4月18日电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中国轨道客车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角色转换中,中国技术工人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中国智造”的新推动者。CRRC长春铁路客车有限公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前身为长春客车厂,始

伟大的工匠罗: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展示了中国工人的创造力

中新网长春4月18日电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中国轨道客车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角色转换中,中国技术工人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中国智造”的新推动者。

CRRC长春铁路客车有限公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前身为长春客车厂,始建于1954年,现已成为中国铁路客车的核心R&D、制造、维修和出口基地。

47岁的罗是的一名高铁一线装配工。他研发的高铁仿真调试训练装置,开创了通过仿真对从事高铁车辆调试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的先河。今年年初,他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罗在工作。图片由中车常可提供

高铁“医生”爱发明

在CRRC常可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调试车间,具有国内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列车正在等待调试。这是福星在工厂的最后一道生产工序,罗和工友们必须保证它安全出厂。

“调试工作是给高铁赋予生命的人。你会发现,高铁进入我们的调试车间后,灯亮了,雨刷动了,车门也动了,整个车厢好像都活了。”罗说,这份工作就像一个治疗高铁的“医生”。

罗轻描淡写的调试工作其实难度极高。调试器应该熟悉动车组涉及的所有技术。所以,早期中国有能力从事这类工作的人才很少,全国也就不到2000人。

“调试必须调整和尝试。它可以面对价值数亿元的电动车组。高手怕新人砸车。在车上谈得最多的就是:别动,别动!”罗表示,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新调试人员的成长。

随着我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短缺更加迫切。

罗也是焦急万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用廉价的通用设备代替昂贵的车辆零部件,打造一个高速列车调试环境的仿真技术,让受训者随时可以实际操作。

但这并不容易。高速动车组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复杂系统。一列动车组有4000多张电气原理图和近6000张逻辑控制图。每个逻辑变量的变化都会导致车辆状态的变化。

罗没有让步,而是从图纸上得知。“没有退路,你逼自己上去”。

“那时候我每天拿着小书去各个车间,很多人说,‘你一个电工干嘛问这个?’罗对说,“我很执着。最后,有一天人们告诉我,‘你说我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罗的“学术成功”之后,他选择了受电弓、牵引、空调整等最能体现动车组特点的主要环节,模拟了动车组系统的运行逻辑。只要工人掌握了这些原理和操作,就能基本掌握动车组调试的精髓。

四个月后,罗把自己精心设计的图纸交给了厂家,但没想到,厂家很快就把图纸退回来了。原因是:做起来太复杂了。固执的罗决定带着自己的徒弟亲自动手。

罗带领弟子们集成不同模块,编写程序,设计中央控制单元……终于,这套“高速动车组调试运行训练装置”诞生了。

据介绍,各模块可模拟动车不同故障,供列车调试人员在故障排除时使用。这两三年的培训时间缩短到半年以内,使得调试工人的数量跟上了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

后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对该项目进行评估时,一致认为这是一项罕见的由工人完成的科技成果,其水平位居国际先进行列,填补了国内空空白,充分体现了高铁工人的创新能力。

沉迷于技术,不给领导者任何改变

罗毕业于大连机车技术学校维修电工专业。1990年,年仅17岁出头的他进入长春客车厂。当时,技术工人在全国都不受重视。他和同龄人一样迷茫,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基本上都想着去工厂:好好干,当个干部。”罗回忆说。

然而,罗却不同。他痴迷于技术。上班后不久,他从新闻里听说中国一汽进入了第一条全自动车床生产线,于是想尽一切办法把它“混”进去,扮成苦力帮忙干活,坚持每周工厂关门的时候都去,风雨无阻。

后来一汽师傅见他勤快,就拿出一本操作手册递给他,说:“小罗,这本书在长春市,你不能丢了,借你一天,抄或者印,你回去想办法。”

“现在复印肯定来不及了,但在当时,印刷非常昂贵。我记得是5分钱,我的月薪只有几十块钱。”罗坦言,当时确实很苦恼,但为了学习知识,他用牙齿印了一份。

至今,罗仍保存着这本小册子。他说这本书其实为他打开了学习自动化的大门。虽然当时教练还在做绿色皮车,但他相信时代会变,总有一天会有用的。

等待总是困难的。2000年左右,面对生活的压力,罗退休了。一家合资企业给他的薪水是CRRC的五倍。“说你不动心是骗人的。”罗陷入了深深的纠缠之中。

但是在思考了几天之后,罗决定留下来的原因很简单。“公司培养了我,我有责任和公司一起进退。”罗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别人说他傻。

2004年,开始制造高速动车组,罗十几年的积累终于爆发。他成为工厂4000多套进口设备最熟练的维修工人。同时在国内举办的各大技能大赛中也频频获奖。

2008年,工厂领导找到罗,让他当了领导。罗激动得三天没睡好觉,全家都为他高兴。一切准备就绪,领导签字后,罗站在门口,敲不下来。

“当时不知道矛盾在哪里,但很纠结。仿佛有个声音在我心里说,‘罗,你到底在干什么?你真的想转身吗?“你有很多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吗,””罗对说道。

毕竟,罗放弃了收入更高、社会地位更高的领导职位,继续做他的老本行。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十字路口的选择。对与错并不重要。主要是决心朝着自己选择的方向走,愿意挥洒汗水,用智慧,人生的路上一定有花。”罗对说道。

回顾29年的工作经历,罗认为,中国高铁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了技术工人一个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在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活的增值。

工人阶级

罗深知,中国高铁未来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来支撑。为此,他对外开放了“罗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跨岗位、跨企业、跨界传帮带,将自己多年学到的东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记者在罗的工作室里看到,他的办公室只隔着工作室里的一小块。公司曾经把他搬到一个又大又干净的办公室,但他拒绝说“只有和年轻人呆在一起,你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罗的工作室一直都很热闹。他为年轻人设置了许多有趣的培训项目,使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活泼,易于接受。因此,年轻人愿意来这里互相学习,他们经常很晚才离开。

经过几年的探索,罗搭建了人才成长平台,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定向培养,因材施教,分类塑造。

此外,罗还编写了24万字的《轨道车辆维修工基本技能丛书》,积累了20多年经验,帮助70多人顺利通过高级技师、技师考试。

带着这份热情和责任感,目前,罗已培养出6名国家级技术能手、8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0名省级首席技师、3名市技能大赛冠军、100多名高级技师。1名学徒成为CRRC首席技能专家,4名学徒成为CRRC高级技能专家。

罗不仅有中国学徒,也有美国学徒。他的工作室承担了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工厂的技术培训工作,中国高铁工人精湛的技术让美国同行竖起了大拇指。

从默默无闻的电工到大国德高望重的工匠,罗的故事感染了年轻人。他经常对年轻人说:“新时代的劳动者不仅要努力,还要向上看,不断创新。”

“我们公司调试工人的技能水平在国际上是非常认可的。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学习技术一方面有可观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受到尊重。”罗的徒弟余明远说。

未来,罗还将带领团队对智能高铁自动无人驾驶、弓网监测、走行部监测、障碍物检测等引领全球高铁发展趋势的高端技术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开发配套的仿真调试系统,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国门提供有力支撑。

“现在我们没有国外可以借鉴的技术,因为我们领先,前面没有路,只能靠创新开路。”罗对说道。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大哥资讯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dggaoda.com/news/guoneixinwen/367017.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娱乐法 杨吉:“娱乐法”是什么法 前沿 下一篇: 伊堡啤酒 与啤酒有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1.3秒